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憤怒的葡萄〉 ◎洛夫


院子裡的葡萄藤
沿著一根晒衣竿
洶湧而至
想必在結實之前總得做些什麼
在枝頭釀造的
豈僅是
路人的仰望
哦,無聲的憤怒
由青轉紅……
 
◎作者簡介:
 
洛夫(1928.5.11~ ),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衡陽人,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臺灣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
 
現聘任北京師範大學、南華大學、華僑大學、衡陽廻雁詩社名譽社長。1938年舉家從鄉下遷居衡陽市石鼓區大西門痘姆街,就讀國民中心小學。1943年進入成章中學初中部,以野叟筆名在《力報》副刊發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6年轉入岳雲中學,開始新詩創作,以處女詩作《秋風》展露才情。1947年轉入含章中學,與同學組成芙蘭芝劇社和芙蘭芝藝術研究社,自編自演進步節目。1949年7月去臺灣,後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1996年從臺灣遷居加拿大溫哥華。
 
--
照片提供:網路素材
圖像設計:鄭琬融
 
--
 
◎小編賞析:
 
詩人洛夫以表現手法的超現實聞名,這一首〈憤怒的葡萄〉收錄於詩集《魔歌》當中,在他的作品當中並不是格外出名的一首,但其寫作的技法和聯想力,當可從此詩略窺一二。


此詩在寫作上僅此一段,作品裡的情節推陳雖不難懂,但可以於其動靜之間,展現的力量感稍稍留意。首行寫「院子裡的葡萄藤」,是一閒適的午後景象。這樣的靜物由第二行的動詞「沿著」牽引,進而具備了超乎原先平靜的生命力,第三行又為其加了一把力:「洶湧而至」,短短四字,就讓靜物葡萄藤從單獨存在到了有所指向的延伸,甚至隱隱有著漫天箭雨迎面而來般的磅礡氣勢。

第四行巧筆緩收,讓讀者閱讀時的視角從第三行發力過後的情感抽離出來,轉向了理性的思索。而這樣「總得做些什麼」的焦慮跟隨著第五六七行以降一路發展到全詩結束,「釀造」既需時間的發酵,又需要一定的情感累積。路人的仰望是對結實所積蓄生機的窺探,但這樣的窺探又醞釀著葡萄本身的質變──「無聲的憤怒/由青轉紅」,洛夫的筆鋒在將情節推到一個高潮後就結束了。就小編平常的讀詩經驗而言,對短詩的期待無非是展現出精準簡潔的興味,而在洛夫短短數行的進行中,情節情緒轉換之快,顯然已展現了很好的功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