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不適應 ◎‪哈金‬

不適應 ◎‪哈金‬
 
你常常告訴孩子們:
「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既然改變不了它
就得學會適應」
 
這是什麼邏輯?
為了苟活,寧願萎縮──
白天看不清太陽
眼睛就該接受昏暗
驅不散這滿天霧霾
就該讓肺憋屈地呼吸
假食品氾濫
胃就得更能消化
反正大家同樣地活著
 
長此以往
人類將一代不如一代
退化成野獸
最終變成植物
變成石頭
 
進步都從不適應開始──
人們改變環境,使它適應自己
收起你那套入世哲學吧
還是讓孩子們學會不適應
 
--
 
◎作者簡介
 
本名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五年。在校主攻英美文學,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系,1984年獲山東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85年,赴美留學,並於1992年獲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學位。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
 
著有三本詩集:《於無聲處》(Between Silence)、《面對陰影》(Facing Shadows)和《殘骸》(Wreckage); 另外有四本短篇小說集:《光天化日》、《新郎》、《好兵》,和《落地》; 六部長篇小說:《池塘》、《等待》、《戰廢品》、《瘋狂》、《自由生活》、《南京安魂曲》。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提供:網路素材
 
--
 
◎小編凡妮莎賞析
 
就小編感覺,這是一首非常直接的詩,甚至會疑惑這也能算是一首詩嗎?沒有複雜的意象、沒有華麗的技法,念起來像是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控訴,到最後一段「進步都從不適應開始──/人們改變環境,使它適應自己/收起你那套入世哲學吧/還是讓孩子們學會不適應」,根本上來說簡直就像是教條式的喃喃自語。
 
可是每一句的力道都是一記直拳。從「這是什麼邏輯?」開始,每一句都是對人民一味隱忍不滿的辯證,情緒飽滿高漲到極具隱喻性的的第三段──「最終變成植物/變成石頭」──感覺隱隱在暗示著一味適應的人類的最終命運。這也不斷挑戰讀者心中的底線,適應不適應,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催眠自己隱忍不適應?並且用各種藉口去合理化,說服自己也說服別人要適應這個我們無法改變的世界,最終阻斷了自己、人民和社會進步的可能性?
 
用各種不同主題引出自己對社會世界的批判關懷是哈金一直以來的風格,而這首〈不適應〉反倒是少數開門見山的作品。讓人不需要費心去解讀,更能夠去思索哈金所說的主軸──學會不適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