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靜物 ◎李敏勇


 

窗枱的花瓶裡
百合花印染著斜陽的顏色
綠色花梗失去青翠的色澤
白色花瓣開始枯萎了
  
每一束花
在最美的時候
都預示著枯萎
就像挿在窗枱花瓶裡的百合花
  
我努力想記起
百合花在田野裡生長的姿影
當它含苞待放的時候
如何在斜陽下顯露光彩
  
而現在這束百合花
在病房窗口
襯托著斜陽
帶著憂傷
  
——摘自李敏勇《傾斜的島》
  
--
◎作者簡介
  
  台灣屏東人,一九四七年在高雄縣出生,成長於高高屏。大學時代修習歷史,短期居住台中,現為台北市民。
 
  以文學為志業的人生歷程,反映在主編《笠》詩刊、擔任「台灣文藝」社長及「台灣筆會」會長的經歷。而為了在詩中應許的社會改造與國家重建,參與許多社會運動與公共事務,曾為「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在許多報紙、雜誌專欄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
  
  出版過《雲的語言》、《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青春腐蝕畫》,以及漢英對照詩選《如果你問起》、漢日對照詩選《思慕與哀愁》。
 
  除了詩創作外,也出版詩解說、研究,譯讀當代世界詩,並著有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集等四十餘冊。
 
  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二○○七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摘自《島嶼奏鳴曲——李敏勇詩集II》
 
--
◎小編鋼筆人賞析
 
李敏勇以政治詩、及介紹前輩的政治詩聞名,不過這首〈靜物〉倒也不需要使用這種角度來看待。畢竟,純粹以美學的角度來看待這首詩,便可以輕鬆讀出一些東西了。〈靜物〉雖然不是李敏勇最著名或最好的詩,但就介紹給讀者的角度而言,小編認為這首能讀懂又有一定美學的詩是不錯的入門選擇。
 
這首詩使用的隱喻很簡單,用「百合花」象徵著病人。從第一段詩句寫出百合花開始枯萎時,便隱喻了時間或疾病對人的摧殘;在第二段「每一束花/在最美的時候/都預示著枯萎」,除了延續前面的枯萎意象,還開始引出枯萎之前「最美的時候」,讓敘述者我開始「努力想記起/百合花在田野裡生長的姿影/當它含苞待放的時候/如何在斜陽下顯露光彩」。
  
當回憶完過去的美麗時,看到最後一段百合花現在的處境,悲傷便會輕易滲出。
 

這種今非昔比的手法、以及百合花的比喻其實都不少見,兩者組合在一起可能稍微少一點,不過要說完全沒有,大概也是不可能吧;不過,偶爾讀一下前輩們簡樸的詩,回想起自身創作詩的初衷,倒也是另一種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