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剖開 ◎鄭聿

應該認真問你還愛
或不愛而你大概只會回答
很想念我工作加油
照顧身體呦
十二月的冬天
我覺得自己懂
隔年的三四五六月
漸漸熱起來
我體會了更多
另一個我縮得更小
關於愛或不愛的這些日子
我每天練習
那種屬於天賦的
均等的力道
練習從中剖開──
 
切一半給你
一半完全我的
卻害怕自己會分到
比較大的那一塊
 
--
 
◎作者簡介
 
 
他,想成為更少的人。
 
果實、車窗、鈍器……皆為他的時間意象,攀附流轉其上的痕跡就像我們持續積累的病痛、呼吸與夢,一如詩句堆疊,堅韌而極簡是他的慣用語式,字句如刀滲入紙心,相互堆擠作用之後,剩下的即是某種永恆。
 
生於高雄鳥松,住在台北永和。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出版社編輯。曾獲台北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玩具刀》、《玻璃》。
 
想成為更少的人,他說。
 
他是鄭聿。
 
www.facebook.com/toyknife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16744)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Pixabay │ byrev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作為情詩,鄭聿的〈剖開〉並不難懂,但如同他作品向來的暗藏玄機一般隱藏驚喜。
 
「應該認真問你還愛/或不愛而你大概只會回答/很想念我工作加油/照顧身體呦」詩的開始就是對情感關係的試探,但對方顯然語帶含糊。這份含糊,詩中的「我」又如何不明白呢?「問你還愛」需要我「認真」,「而你大概只會回答」的前面是「或不愛」,或許這個問題連問出來都是一種錯誤。
 
從「我覺得自己懂」到「我體會了更多/另一個我縮得更小」,很快就是半年過去了。這份關係的煎熬卻還在繼續。煎熬的源頭並非全然來自於對方不願說明白,而是詩中之「我」對平衡的想像。說是一種天賦,倒不如說是強迫症般的詛咒。因為對方不願說明白,所以每天的練習沒有實踐的機會。
 
詩的最後把這套概念再展演了一次,「一半完全我的」固然很好,但這個自我的完全,來自於兩人關係的攤牌。詩中之我的「害怕」不僅止於曲解、委屈了對方,也對這個一刀兩斷的狀態感到擔心。
 
從情感的試探,到情感的概念化,〈剖開〉的語言簡單,是對自己內心的自剖,也對雙方的關係到底是愛或不愛充滿掙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