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端午讀Eisenstein ◎楊牧





  
你坐在鳳凰木下
一張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
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不動
太陽徐行到了天頂
 
起先想到戴花的詩人, 一逕
歌唱到河邊,沮喪,憤怒之餘
遂對準最亮,最美麗的
漩渦縱身躍下,死矣
 
接著,如何她却繾綣將三生
修成的正果以原形表述,完整的卑微
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
證明是恐怖
 
我隔著一些典故思想,一些觀念
和信仰,然則美和真必然也是致命的
通過超現實的剪接一一完成
無上的蒙太奇
 
--
 

美術設計:陳又瑄
攝影來源:CC0|Zwaddi (@Unsplash)
                 
--
                   
◎小編利文祺賞析

賴芳伶曾提到這首詩像拼貼而成,像一首「蒙太奇」之詩,以歷史和神話交錯,達到「永恆『追尋』的旨趣」。她也提到這首詩無法仰賴「文法分析」跟「邏輯思維」解讀,並言:「讀者最需要仰賴的,可能還是一些知識常識與生活經驗上的依據,與因之而已的想像連結」。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試著解讀。在這首詩,所有與端午節有關的典故,以及楊牧閱讀的Eisenstein所獲得的拼貼之姿態,造就了這首奇特之詩。在第二節,可以確定那「戴花的詩人」是屈原,他的自殺成就自己「最美麗」的姿態。而第三節的「她」「繾綣三生」,那是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她對許仙的愛如此「卑微」,在「人間的玩忽」之間,卻如此真摯,但她那妖與人之間的禁戀,在法海這樣不明理之人看來,卻只是「恐怖」罷了。

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兩種典故,最後都是悲劇。屈原的故國之愛造就自己的投河,白蛇對許仙的禁忌之愛讓自己永鎮雷峰塔。他們的愛是「美」與「真」的結合,但同時也是「致命的」。在詩末,楊牧提到,這樣的故事造拼貼後,將是「無上的」蒙太奇。「無上的」或許隱含了對於詩藝表現的肯定,也肯定兩個典故背後的節操和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