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大部分的古蹟都會走向一種命運 ◎曾貴麟

──義大利環境藝術家Giacomo Zaganelli於好地下空間的展覽「老靈魂」標語
 
「拆遷」有兩種方式
果子與皮分離的比喻是一種
一種是徹底遺忘
忘在無人經過的秋天
 
廢墟是給建築老去時的暱稱
雨水、青苔與結隊的蟲族
從你的記憶搬遷走
建築原本的名字
令它成為一張沒有主人的臉
 
它曾是你的家鄉
但你再也看不見它
「大部分的古蹟都如玻璃
變得模糊,被時間
呼了一口蒸氣。」
走向不被打卡、在標示上失蹤的命運
 
無事可做的遲暮
借用風的喉嚨喋喋不休
每個廢墟都等自己變成樹
縫隙裡種下籽,等待一株植物在內部爬行
等歸來圍觀的人
回望遺棄瓦礫、紅磚與燕尾脊
想起這是曾座莊園,誰的官邸
 
「認路」有兩種方式
果汁的顏色裡認出果子的比喻是一種
另一種是-
走有麵包屑的路
駝著背,沿途踢著石子
踢回夕下你與舊宅
在童年裡剝落的地址……
  
--
   
◎詩人簡介
 
曾貴麟〈1991—〉,台灣宜蘭人。曾任大學巡迴詩展執行長、淡江大學微光詩社社長、創辦藝文誌《拾幾頁》、風球詩雜誌主編。曾獲全國大專院校新詩組優選、淡江大學秋水文章新詩組優選及其他十多項詩獎。目前就讀東華華文研究所。著有詩文集《夢遊》,2015年策展攝影散文展《25時區》。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Jan Senderek 
 
--
 
◎小編賞析
 
在閱讀文本之前,我們可以先從題目試著來思考詩的走向:假設要書寫「古蹟走向某一種命運」,你會書寫什麼呢?小編很壞心眼地去詢問周遭的朋友,大概有八成的人會寫「被火燒」。而當我們在回頭讀這首詩時,就可以發現詩人厲害之處,作者以詩意的方式看待古蹟走向拆遷或成為廢墟的命運,但他選擇不用諷刺、揶揄的方式去取得讀者共鳴,反倒以邏輯思維與譬喻的方式來推敲命運,並喚醒、思考再造的方式。
 
首段的以果子與皮分開的譬喻帶出了「徹底遺忘」與「拆遷」,順利地連接到第二、三段作者對「廢墟」的論述與情感──無奈,且相當地不捨得。從蟲族、雨水,一口氣走到不被打卡、在標示上失蹤,就如同「大部分的古蹟都如玻璃/變得模糊,被時間/呼了一口蒸氣。」,從實走到虛,古蹟被時光忽視,如玻璃上的霧一般漸漸消失。
 
第四段開始則是作者的思想與說理(或著批判),但也不用直白的方式去告訴德者「那樣才對」,而是以樹成長的隱喻重新為讀者指向。而末段乃是全詩最精彩之處,以「認路」呼應並且解答第一段的「拆遷」命運,從果皮分離又轉變到了認知果汁,「認識古蹟」的隱喻從此而出,而原本「忘在無人經過的秋天」也因為讀者重新的「認路」,記憶被打了開來:「沿途踢著石子/踢回夕下你與舊宅
在童年裡剝落的地址…」,詩人的控訴是溫柔的,彷彿在告訴讀者,屋瓦可能損毀,但古蹟與記憶,需要人們一在地認識再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